2017年10月21日上午,两岸四地中医药科技合作中心于澳门科技大学举办了一场“中医药名师大讲堂”。讲座由学院副院长周华教授主持,邀请了内地知名的中医药专家傅延龄教授和史欣德教授进行了题为“从经方看中药临床用量及量效关系”和“经方临证心法:以味选方”的专题讲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廖宁处长、科大医院副院长莫蕙教授、澳门中医药保健康复学会理事长马凯旋医生、本澳的中医生、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的学生和老师、社会人士共60余人参加了活动。两位教授以病例入手,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中医经方的临床用药剂量和选方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在座人士纷纷提问求教,气氛非常热烈,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参会嘉宾合影(左起:马凯旋、莫蕙、史欣德、傅延龄、廖宁、周华)
傅延龄教授发表演说
傅延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傅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长期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达30多年,曾主持多项国家级、部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150多篇,编写出版医学论著50多部,是国家级中医学术继承人。
讲座上,傅教授从经方剂量的历史考证、经方剂量不统一的多重影响因素入手,对经方剂量与现代中药剂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根据历史学家和中医药学家的研究和考证发现,历代文献所记载的用药剂量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各种古籍中记载的“1两”分别相当于现代的1~16.8g,这对临床用药剂量的把握有很大的难度。他认为应当重视经方药量的深入研究,以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
史欣德教授发表演说
史欣德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临床基地特聘专家。长期从事中医方剂文献研究、教学与临床工作,曾任江苏省中医学会肺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教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史文献重点学科方剂文献方向学术带头人。
史教授强调临床诊察要细,要善于抓住疾病的关键点,即致病之本,同时找出最对证的处方,并因证因人因时调整用药,即方证对应。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史教授发现当五脏功能发生异常时,人体对五味的好恶也会有相应的改变,反映在味觉上表现为由好变恶,或由恶变好。若从中医角度看,实际是一种自救的本能反应,史教授因此而受到启发,以中医药“四气五味” 的药性理论,总结出“方证对应,以药测证,以味选方”的临证选方方法。史教授又列举了多个典型病例,供听众学习参考。
整场讲座气氛活跃,参会者踊跃发言提问。听取讲座后,有医生表示受益匪浅,对其临床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希望今后能举办更多类似讲座。本次活动是“第二十二届澳门国际贸易投资展览(MIF)健康产业展”的配套活动,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台港澳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协办,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承办,活动获得澳门基金会的大力支持。
主讲嘉宾与部份参会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