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聞

中醫專家講解中醫針灸方法治療炎症性腸病

2022年5月12日下午,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舉辦2022年度「中醫藥研究傑出學者系列講座」之針灸研究進展講座。邀請了暨南大學徐雲生教授擔任主講嘉賓,主題探討了運用中醫針灸等方法在治療炎症性腸病的新進展,分享了他在臨床、科研及教學上的經驗。本澳中醫藥行業相關從業人員、澳門科技大學中醫藥學院、藥學院的學生和教職員等約50余人參加了講座。

徐教授介紹,炎症性腸病是遺傳、環境、免疫和腸道微生物菌群之間複雜相互作用的胃腸道慢性炎性疾病,包括克羅恩病及潰瘍性結腸炎。炎症性腸病可有多種腸外表現,包括關節炎、皮膚及黏膜炎症、眼球鞏膜炎症、結膜炎,甚至會累及肝膽脾胰等器官。徐教授認為,炎症性腸病屬於中醫學「久痢」、「腸澼」的範疇,其病機往往虛實並見,寒熱錯雜,氣血同病。辨治時需分病種、定病位、辨病性。他指出臨床所見炎症性腸病患者往往素體脾虛,消化功能較弱,此時,合理應用針灸可以調整臟腑功能,疏通脾胃氣機,選用脾經、胃經、大腸經、膀胱經等相應的腧穴進行針刺,疏調腸胃,驅邪不傷正;應用灸法扶正助陽,選用神闕、天樞、足三里等穴進行艾灸,利用艾火之溫熱,達到散寒祛濕、溫陽健脾的功效。他同時指出,脾腎虧虛是本病的發病基礎,濕熱、瘀毒、痰濁等病理產物羈留腸腑,損膜傷絡,終致本病反復發作,遷延難愈。臨床治療上以健脾固腎、清熱化濕、涼血化瘀、斂瘍生肌為要,分期、分級、分部論治,必要時應以中西醫聯合治療。

講座尾聲,徐教授與在場的師生進行了交流互動,並詳細解答了參會者的提問。

本次活動由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主辦,活動獲得澳門基金會資助。

Picture1

徐雲生教授發表演說

 

Picture2

講座現場

 

Picture3

主講嘉賓與部份參會者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