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的現代化與國際化,是中醫藥研究者、業界乃至所有國人的心願。但中藥品質控制研究滯後、中藥標準化制定不統一,缺少科學、合理規範的中藥質量評價與控制標準,卻猶如一隻“攔路虎”,始終阻礙著上述目標的實現。致使中國的中藥產品仍面臨窘境。
於10月27日至29日在澳門君怡酒店召開的“兩岸四地中藥標準與信息服務協調工作會議”(下稱會議),便是中醫藥研究者們為了清除這隻“攔路虎”而展開的一次協調和研討會議。本次會議由兩岸四地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中藥標準組主辦、澳門基金會資助、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承辦。來自港、澳、台與內地的二十餘位中醫藥學學者與資訊專家,就中藥品質標準的難點和中醫藥標準資訊化服務平台的建立進行了深入探討。
平台將成為中醫藥研究者溝通的橋樑
為了制定科學、合理、規範的中藥質量評價與控制標準,使中藥在世界範圍內獲得認可,兩岸四地的研究者們多年來做了大量工作。讓這些工作所產生的成果和資訊能夠為眾多研究者所共用,以促進知識流動與創新,意義重大。
因此,本次會議的主辦方兩岸四地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Cross-Strait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Center for Chinese Medicine)擬建立一箇中醫藥標準資訊化服務平台,提供資訊交流與諮詢。而本次會議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初步探討建立這一平台的可行性與可能的方案。
會議由兩岸四地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標準組組長王一濤教授主持。兩岸四地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理事長周禮杲教授出席大會並致歡迎辭。參與會議的專家來自包括中國內地的暨南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深圳市藥檢所等,香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賽馬會中藥研究院,台灣大學,以及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
在會議上,各個機構的代表介紹了當前中醫藥品質標準研究的最新進展。來自澳門科技大學中醫藥學院的謝培山教授認為建立中醫藥標準資訊平台很有必要,他建議中心可主辦一份通訊簡報,定期發放給兩岸四地的中醫藥研究者,以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與討論。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學院的吳周強教授則介紹了他們在建的生物包括中藥的資訊網,其中的搜索引擎技術作了一些研究,已經發揮了一些作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張姜志宏教授則介紹了香港製訂中藥標準的進展情況。台灣大學李水盛教授則介紹了他們在中藥研究方面的新進展。當前資訊技術在生物醫藥領域的應用實例。
與會代表支持 “兩岸四地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 中藥標準工作組能建立一箇中藥標準與資訊網絡是很有必要的,能為中醫藥標準化工作者提供資訊服務,促進中醫藥質量評價與標準控制早日實現科學、合理和規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