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聞

兩岸四地針灸臨床研究方法與應用圓桌會議

    針灸一直是傳統中醫的重要組成部份,尤其近年來在世界範圍內由於其特有的療效被多個國家認可,為此,兩岸四地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于2013年12月21日在澳門氹仔麗景灣酒店舉辦“兩岸四地針灸臨床研究方法與應用圓桌會議”,邀請四地6位針灸專家進行學術交流,他們是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課題“經絡的研究”攀登項目參加者,“經脈現象研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承擔者,大連醫科大學劉澄中教授;第三、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現任全國特種針法研究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遼寧中醫藥大學田維柱教授;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張樟進教授;台灣考試院中醫典試委員,馬光中醫醫院學術院長,台灣中醫醫學會理事長高宗桂教授;台灣中國附醫中醫針灸科李育臣主任;全國第三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中國針灸學會常務理事,科大醫院呂明莊醫生。會議由台灣中國醫藥大學前副校長張永賢教授和澳門科技大學姜志宏協理副校長主持,6位專家圍繞“經絡實質研究”、“針灸治療臨床特色病種,如情志病、小兒腦麻痹”、“針灸特色手法,如眼針、穴位埋線、刮痧”等治療方式方法進行了深入探討,大家交流臨床心得和研究成果,在場的澳門中醫藥臨床工作者也從中得到很大啓發,學到很多針灸特色治療手段。
   講座結束后,在“中心”周禮杲理事長的建議下,各位專家就如何今後在針灸領域利用“中心”這個平臺,做好科研合作事宜進行了熱烈討論。討論環節由台灣中國醫藥大學張永賢教授主持,張教授說本次會議不僅加強了學術傳播與溝通,還有一個主要的目的就是如何使針灸走向世界,訂立出近期和遠期工作目標,而且就具體工作的開展如選擇什麽樣的疾病來進行研究,如何設立針灸對照組等問題希望大家暢所欲言。遼寧中醫藥大學中華眼針傳人田維柱教授表示,其所在的單位遼寧中醫藥大學已完成“973”基礎理論研究(眼針),並且得到李振吉副主席、李德新教授等專家的大力支持,明年將繼續申請“973”項目,將“眼針”的科研工作推進一步。如果成功,將與兩岸四地中醫藥科技合作中心組織的專家進行充分合作(例如可分一個子課題等的形式),他并表示對於“眼針”的推廣工作上做到“隨叫隨到”。台灣的高宗桂教授發言說循證醫學在針灸方面的科研工作開展有一定難度,理想化的研究是不懂針灸的人來操作,但台灣的現行法規規定必須有一定針灸資質的人才可以進行針灸操作,所以針灸研究的對照組一直存在爭議,此外,高教授還提出動物模型上的穴位與人的穴位“符合”的問題,利用人的觀感來做動物模型,可能造成與實際病理模式不同的模型,因此動物模型的“標準”問題也很重要。香港的張樟進教授認為兩岸四地針灸領域各有所長,希望利用“中心”這個平臺在2014年舉辦一個“針灸麻醉40展”。張教授說據其個人經驗,“中醫現代化”應該以“循證醫學”為基礎,中醫應多條腿走路,臨床實證研究尤為重要,臨床設計嚴謹的項目在香港可以開展,而在針灸治療精神病方面,希望與澳門科大聯合申報課題,澳門有資金的優勢,香港可提供科研人員,就四地共同關注的重大疾病,如抽動-穢語綜合癥、青少年精神分裂癥等進行多中心研究,成果共享。大連醫科大學劉澄中教授說上世界70年代國內開始研究經脈現象,國家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攀登計劃”,但一直沒有找到經絡的解剖位置,他希望復活古代經脈診斷觀點,如果國家在“973”計劃中設立經脈研究專題,根據經脈現象,闡明經絡實質,澳門和兩岸四地的針灸科研工作者可以參與并做子課題,以進一步提高中醫的學術地位。台灣李育臣主任說目前台灣因科研經費的不足,只能傾向于小項目的研究,有一些設對照組(不進行針刺)的研究很難實行,所以選擇適當的疾病種類進行研究很有必要,不要讓外界一直認為針灸就只具有止痛的作用。
   最後周禮杲理事長做了總結發言,他說我們要開展科研工作,首先要有好的課題,聽了大家的報告和發言,發現針灸領域有很多課題值得進一步研究,如眼針具有特色,火針效果神奇,針灸基礎研究應予立項,兒童腦麻痹、情志病是中醫藥治療的優勢病種,摸索出開展兩岸四地合作科研課題工作的路子,“中心”研究明年的工作計劃,要爭取在針灸方面的合作研究能有所啟動,我們會做好 “服務平臺”這個角色,為四地專家最好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