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聞

諾獎得主馬丁·查爾菲教授蒞臨澳科大講學

201896日下午,「中醫藥研究傑出學者系列講座報告」在澳門科技大學禮堂舉行,現場座無虛席,逾400位本澳的科研工作者、教師和學生前來聆聽諾貝爾化學獎得獎者馬丁·查爾菲(Martin Chalfie教授的精彩演講。校長劉良講座教授致歡迎辭,並向馬丁·查爾菲教授致送紀念品。

 

馬丁·查爾菲教授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生物科學系講座教授,因為發現水母體內的綠色螢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簡稱GFP)可以作為良好的基因表達發光標籤,於2008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這一技術目前已經被廣泛運用於生理學和醫學等領域,是「生命科學研究的標準配備」,為生命科學的研究與應用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馬丁·查爾菲教授以著名棒球運動員尤吉·貝拉(Yogi Berra)的一句名言「眼見為實(You can observe a lot by watching.)」展開本次講座。他說,科學家們常常希望可以直接觀察實驗對象,然而,在1990年代以前的觀察手段並不高明,生物學、醫學等研究都是透過化學藥劑染色特定的細胞或組織,觀察經固定處理後無生命的樣品。這些方法的缺陷非常明顯,祇能觀察到靜止的生命現象,不能完整地觀察及記錄整個生理、病理變化的生命過程。GFP的發現為生物科學界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因為透過細胞內特點觀察對象上表達的綠色螢光蛋白質,可以長時間觀察活細胞的活動及變化。一旦以可視化的形式呈現活細胞或組織的活動,科學家就能更真實、精準地觀察細胞。在過去這經二十年,GFP及其他螢光蛋白染料成為了生物學、醫學研究的一盞「明燈」,因為這些螢光蛋白在特定波長的紫外線照射下會發出不同顏色的螢光,可使我們更清晰地觀察活細胞或組織的活動變化,從而瞭解疾病的內在機制,更好地防治疾病。例如,它可以讓正在生長的癌症腫瘤發光,顯示阿茲海默疾病在腦部的發展狀況等,為生物學家、醫學家以及其他的科學研究者提供了及其重要的觀察手段和研究工具。馬丁·查爾菲教授展示應用GFP技術觀察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實驗視頻,清晰顯示了細胞分裂的整個過程,現場觀眾都為之歎為觀止。

 

馬丁·查爾菲教授總結了他數十年科研生涯中的重要體會:(1)條條大路通羅馬,科學研究不能拘泥於少數途徑;(2)科學研究中很多成果都是偶然性的,需要不斷嘗試;(3)科學研究需要累積;(4)高校和政府等基金的支持是開展科研工作的必要條件,研究生和博士後是科研的重要貢獻者;(5)所有的生物都可以成為研究對象;(6)基礎研究至關重要。

 

馬丁·查爾菲教授嚴謹而不失幽默的報告贏得了無數次熱烈的掌聲,講座尾聲與現場觀眾積極互動,解答觀眾的疑問,會後還與部份嘉賓、學生合影留念。本次「中醫藥傑出學者系列講座」為本澳的科研工作者、學生及行業相關的人士提供了聆聽國際學術大師人生經歷與研究心得的寶貴機會,為本澳中醫藥領域的科研、教學的國際化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本次活動得到了澳門基金會的大力資助。

劉良校長致歡迎辭

 

劉良講座教授向馬丁·查爾菲教授致送紀念品

 

馬丁·查爾菲教授發表精彩演講

 

馬丁·查爾菲教授與部份嘉賓、學生合影留念